專注電力物聯網20年
大力發展綜合能源服務既能夠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推進能源低碳發展,助力解決化石能源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也能夠提高終端用能效率,降低客戶用能成本,帶動社會整體能效提升,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任偉理從2020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國際社會作出鄭重承諾,到剛剛結束的2021全國兩會,“碳達峰、碳中和”成為備受矚目的關鍵詞。“碳達峰、碳中和”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被列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十四五”規劃也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列入其中。中國作為地球村的一員,以實際行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應有貢獻。近日,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等問題對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任偉理進行了專訪。任偉理表示,控制碳排放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核心,關鍵在于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在能源供給側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在能源消費側全面推進電氣化和節能提效。
“綜合能源服務的春天來了。”任偉理說,大力發展綜合能源服務既能夠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推進能源低碳發展,助力解決化石能源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也能夠提高終端用能效率,降低客戶用能成本,帶動社會整體能效提升,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全產業鏈發展
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據了解,國網綜能服務集團是國家電網公司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的龍頭企業,具備綜合能源服務領域規劃設計、系統集成、投資建設、運行維護、評估評價的全產業鏈能力,在綜合能效提升、區域能源利用、縣域綜合能源、集中供冷供熱、儲能等方面技術優勢突出。“碳達峰、碳中和”這一鄭重承諾,樹立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彰顯了大國擔當。在這一鄭重承諾面前,國網綜能服務集團勇擔企業責任。“今年3月1日,國家電網公司發布央企首個‘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提出6個方面18項重要舉措。”任偉理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為全面服務行動方案落地,支撐國家電網公司率先實現碳達峰,國網綜能服務集團以戰略為引領,立足“能源生產清潔化、能源消費電氣化、能源利用高效化”,研究形成“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施方案,全力在新征程中爭做戰略性新興產業升級排頭兵。他進一步解釋說,國網綜能服務集團將堅持創新驅動,發揮“綠色國網”互聯網平臺引領作用,加快儲能產業發展,積極推動消費側微電網發展;大力發展綠色能源電力,成為碳減排(CCER)資產先行者;深入開展節能提效,提升綜合能源服務零碳發展能力,深入開展“供電+能效服務”,加快發展縣域綜合能源服務,加快推進清潔供暖和區域供冷服務,形成綠色低碳新業態,同時充分發揮集團綜合能源服務產業龍頭引領作用,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同心聚力推動綜合能源服務產業低碳發展,形成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的強大合力,積極服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彰顯央企擔當。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來國網綜能服務集團都秉持“以最經濟環保的方式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能源需求”戰略理念,積極服務電網發展,積極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任偉理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為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國網綜能服務集團研究提出了“平臺引領、六大領域發力、全產業鏈發展”的發展思路。將“綠色國網”打造成為能源配置平臺、業務拓展平臺、智慧賦能平臺、綜合服務平臺和新業務、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平臺,引領全業務、全環節數字化轉型;聚焦綜合能效、多能供應、清潔能源、新興用能、智慧用能、能源交易六大領域,全力做強做優做大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實現全面突破;依托國家電網品牌和綜合能源服務生態圈,統籌內外部資源,加快形成涵蓋政策研究、標準制定、規劃設計、工程建設、運營維護的全產業鏈發展體系,打通產業鏈發展的薄弱點和“卡脖子”環節,形成集“規劃+投資+建設+運營”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
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是“雙碳”目標實現的關鍵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圍繞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提出了具體任務,包括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等。對于這些新的趨勢和要求,任偉理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95%左右的非化石能源主要通過轉化為電能加以利用,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關鍵在于實現能源供給清潔化和能源消費電氣化。”在能源供給側,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最大限度開發利用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通過提升清潔能源的比例減少化石能源消耗;在能源消費側,以電為中心,推動風光水火儲多能融合互補、電氣冷熱多元聚合互動,提升電氣化水平來減少終端化石能源消費,達到減少碳排放的目的。談及企業應該如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任偉理認為其關鍵點在于加快構建能源電力綠色供給體系,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穩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事實上,目前國網綜能服務集團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過程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已投運的上海電力大學臨港校區智能微電網綜合能源項目,是全國首批、上海市唯一的28個‘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之一,也是教育部能效領跑者的示范項目。”任偉理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舉例說,該項目應用了集信息平臺、新能源、電能替代、智能微網等技術的綜合用能系統解決方案,構建了國內領先的綠色智慧高校示范園區。自2019年6月正式投運以來,項目新能源系統累計發電500余萬千瓦時,新能源發電量總計占學校年用電量25%以上;太陽能+空氣源熱水系統已為全校近萬名師生累計供應熱水20萬余噸;減排二氧化碳7000余噸,為學校的整體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冬奧倒計時可再生能源山體生態修復創新示范工程是國網綜能服務集團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過程中開發的又一大亮點工程,“耦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技術和山體生態修復技術,充分利用當地較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發展綠色電力,配合先進的儲能技術,提高電網中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任偉理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介紹說:“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16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87余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39余萬噸。此外,每年還可減少大量的灰渣及煙塵排放,節約用水,并減少相應的廢水排放,節能減排效益顯著。”
國能生物發電集團有限公司更是值得關注。據介紹,該公司是國網綜能服務集團旗下從事縣域綜合能源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源利用的專業化公司,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生物質發電集團,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任偉理談起生物質發電如數家珍:“國能生物每年收購利用林木枝丫材、秸稈等農林剩余物近1000萬噸,向農民支付約30億元,惠及產業鏈上下游約160萬農村人口(含4.5萬收儲運加工經紀人),解決35萬農村人口脫貧問題,替代化石能源折標煤約38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720萬噸。”這些成績在發展縣域循環經濟、解決農村能源安全、扶助農民脫貧攻堅、帶動農村就業增收、建設美麗鄉村、改善人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防治秸稈露天焚燒、大氣污染治理和土地保護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集團以電為中心布局六大領域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下,國網綜能服務集團未來有哪些規劃呢?
據介紹,國網綜能服務集團將自覺肩負起責任使命,以國家電網公司戰略為引領,結合綜合能源服務發展趨勢,堅持"以電為中心",優化綜合能效服務、多能供應服務、清潔能源服務、新興用能服務、智慧用能服務、能源交易服務等六大領域業務布局。
任偉理從五方面進一步詳細分析。一是融合推進"雙碳"目標實現與國家電網公司戰略落地。發揮"綠色國網"互聯網平臺引領作用,引導用戶節約用能、主動使用清潔能源,推動能源領域數字經濟發展。加快儲能產業發展,開發建設規模化、友好型電化學儲能項目,大力發展"儲能+"光伏、風電、供熱、供冷等新型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推動消費側微電網發展,加強綜合能源服務領域"大云物移智鏈"等技術的融合創新和應用,支撐新能源發電、多元化儲能、新型負荷大規模友好接入的消費側微電網,與產業鏈共享綠色發展收益。
二是擴大自有碳資產池,服務國家電網公司碳排放率先達峰。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穩妥開展生物質天然氣試點建設和推廣。推進"綠色電氫"能源體系建設,引導清潔能源大規模流向傳統工業終端碳減排難點領域。加強碳減排方法研究,為產業鏈上下游提供碳減排服務,提供配額+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置換履約服務,助力國家電網公司在碳資產管理相關業務大規模布局。開展CCER資產開發及綠證交易代理服務,培育碳市場新興業務。
三是深入開展節能提效,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深入開展綜合能源服務項目碳足跡及碳減排、碳中和路徑研究,提升綜合能源服務零碳發展能力。深入開展"供電+能效服務",加快從校園、醫院、商業綜合體等領域向工業、交通領域延伸,實現從零碳建筑、零碳社區到零碳城市、零碳區域的飛躍。以"生物質+"為切入點,加快發展縣域綜合能源服務,推廣智慧農機應用,大力發展生物質能、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等,實施"電熱冷氣肥"綜合能源站、"漁光互補"等項目建設,滿足鄉村振興清潔用能需求。加快推進清潔供暖和區域供冷服務,促進城市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四是堅持創新驅動,形成綠色低碳新業態。開展能效提升和能源綜合利用科技攻關,推進綜合能源供應、儲能、虛擬電廠、生物質電廠碳捕捉等技術進步和應用,研究推廣分布式能源、終端能效提升和能源綜合利用等技術裝備。深入挖掘各類市場主體需求側響應潛力,引導各類電力市場主體挖掘調峰資源,主動參與需求響應。
五是打造"碳達峰、碳中和"生態圈,匯聚能源綠色轉型最大合力。高水平舉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愿景下綜合能源服務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擴大綜合能源服務產業鏈生態圈。協同地方政府開展零碳小微企業園區建設,實現小微企業"拎包入住、智慧用能、低碳發展",推動小微企業以較低成本實現綠色轉型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國網綜能服務集團將在綜合能效領域重點推廣集團型企業能效賬單服務,探索開展"一站式"能效服務。多能供應領域力爭推動集中式清潔供暖及商業綜合體、公共建筑冷熱供應等一批項目落地,建設項目面積超過500萬平方米。清潔能源領域開發布局各100萬千瓦光伏、風電項目,全力爭取海上風電項目實現突破。新興用能領域重點發展"儲能+"清潔能源、氫能綜合利用等業務,推進100萬千瓦時儲能項目實施。智慧用能領域重點開展在線能效診斷、智能運維等服務。能源交易領域重點提高虛擬電廠的聚合、管理和優化控制能力,成立專業化的碳資產管理機構,創新開展碳資產管理和綠證交易業務。
"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引領產業鏈上下游加快綠色轉型,助力能源生產清潔化、能源消費電氣化、能源利用高效化。"任偉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