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電力物聯網20年
近日,位于成都有軌電車蓉2號線下方的成都市IT大道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正式投入運營。據悉,該工程目前為四川省功能最全、復雜性最高、規模最大的雙層五艙斷面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也是四川省首個兼具人防功能的地下綜合管廊。
7月22日下午,記者跟隨地下綜合管廊管理人員進入到地下綜合管廊中看到,管廊入口處設置有兩扇厚厚的人防門。現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人防門平時是不關閉的,想要進入地下管廊還有一扇大門,平時這扇門是常閉的。據了解,成都市IT大道地下綜合管廊工程位于成都市金牛區、高新西區,全長約5.7公里。作為四川目前建成功能最全、復雜性最高、規模最大的地下管廊,其高度達7.6米,寬為8.65米,斷面面積約68.25平方米。按照雙層五艙斷面標準建設,其中上層分別為燃氣艙、綜合艙和雨污水艙,下層設有輸水艙和高壓電力艙。
進入綜合艙可以看到,兩邊各設置有一排排架子,左手邊架子上已建好了方形盒子。“方形盒子是為通信電纜、光纖預留的位置,另外一邊則主要是10千伏電壓的電纜位置。”據中鐵建昆侖地鐵投資建設管理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李慶介紹,通信電纜下方還預留了供水管道位置。與綜合艙不同,燃氣艙中的攝像頭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炮筒,燈管也加了鋼網。“燃氣艙中都是防爆設備,像燈、攝像頭、電話都是專門采購的。”李慶說,除了這兩個艙外,高壓電力艙主要為110千伏的高壓電纜設置,輸水艙、雨污水艙則主要為排水服務。
李慶表示,管廊投入運營使用后,沿線近6公里的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將轉移至管廊統一鋪設管理,多種管線住進“集體宿舍”,不僅能節省城市地下空間,還能有效解決管道建設帶來的重復開挖、重復建設和交通擁堵等問題。
據了解,所謂地下綜合管廊其實是在城市地下建造的一個隧道空間,將電力、通信,燃氣、給排水等等各種工程管線集中在隧道里。它是21世紀新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被稱為城市的“生命通道”。為了讓這座四川規模最大的地下綜合管廊平穩運行,綜合管廊依托智慧管廊綜合運營管理平臺,通過管廊內布設的紅外對射報警、傳感器、人員定位系統等智能設備,對管廊內部的環境參數、設備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及時處理管廊內部報警信息及遠程調度工作。其中在系統方面,綜合管廊附屬系統設計除包含消防、通風、供電、照明、環境與設備監控、安防等系統外,還有智能疏散、人員定位、火災自動報警與可燃氣體探測報警、本體排水等系統。
“為了做到精準定位,我們在管廊中接入光纖,每隔一段距離便可看到一個小基站。檢修人員進入時通過攜帶專用的手環,監控中心便可實時掌握其位置信息。”李慶告訴記者,為了達到定位的需要,還對管廊內的光纖電話號碼進行優化,由4位數組成的電話號碼分別代表了艙室、防火分區及里程數,通過電話號碼同樣可以精準掌握人員位置。目前,建成后的地下綜合管廊共包含1座分控中心(為IT大道及日月大道管廊片區監控中心),2個人行出入口、1個車行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