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電力物聯網20年
關于管廊的使用在上個世紀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確切的來說是從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日本首都東京市政機構就已經開始有了是用綜合管廊的計劃了,雖然計劃的只是在東京市中心的九段地區的干線道路下面,這種管廊是能夠將電力設施還有電話通訊設施以及供水設施和煤氣設施等等都一起集中處理的,簡單的來說就是地下的一種手按系統,隨后在1963年的時候,日本方面就已經制定了一項關于管廊的文件,這個文件的名稱叫做《關于建設共同溝的特別措施法》,這樣一來也是從正規的法律層面正式的規定了關于管廊在日本的使用,也從此確定了使用的項目和單位。
到了現在綜合管廊已經正式在日比谷和麻布以及青山的地下開始正式使用,管廊也逐漸的成為了東京地下最重要的設施和系統,在施工的過程中,使用盾構法在地下三十米的地方進行鋪設,全場一共有1550米,管廊的直徑是7.5米,這樣才能夠滿足管廊的使用需求,管廊在建設以后就像是一條建設在雙向車道下面的高速公路,而且日本有很多的政府部門都在日比谷度這個地區集結,所以管廊的使用是非常的重要的,有了管廊的使用以后就需要將電力和通信以及排水等等設施能夠起到一個很好的保護作用,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層面也更高了,管廊的使用也承擔了關于市政公共服務的所有服務的項目。
在上個世紀的時候麻布和青山就開始了地下的管廊使用,深度同樣是在地下的30米左右的地方,但是直徑沒有日比谷那么的大了,這一次使用的直徑是5米的直徑,里面主要安裝的是電力電纜和通信電纜,還有天然氣管道以及供水管道的安放,所有的設施都在這個管道里面排列的井井有條,在每個月的時候還會按時的定期檢修,并且將通信電纜等設施全部都使用防火帆布進行包裹,一面出現有火災的現象影響到了城市通訊的使用,在管廊中的天然氣管道也是使用玻璃罩進行保護的,目的是為了能夠防止時間長久了以后產生火花導致爆炸的情況出現,綜合管廊在地下連接成功了以后,就變成了非常實用的管廊系統,長度已經超過了4公里。
綜合管廊在我們國內的使用情況
為了城市的建設,現在管廊的使用也已經是非常的常見的了,現在在中國也已經是開始使用了,但是現在在國內,只有北京上海深圳蘇州還有沈陽等一些城市有綜合管廊的使用,目前根據對管廊的不完全統計稱,現在國內的管廊建設已經有800公里左右了,有很多的人或許不知道為什么管廊這么好用為什么沒有大量的覆蓋呢,其實這不是因為資金的問題,主要還是因為管廊的一些其他方面的細節造成的。
綜合的建設和投資是一次性的投資,而且價格要比管線的獨立鋪設的成本要高出許多,目前有統計結果稱,現在在日本還有臺北以及上海等地關于管廊的鋪設和造價一米的價格最多的地方需要五十萬元一米,還有13萬一米的,更少的還有10萬元一米的,所以和普通的管線設施相比較的話,成本是要搞出來很多的,但是對于管廊起到的作用來說,不能夠是僅僅使用金錢來衡量的。
因為使用了綜合管廊以后,省出來的道路的地下空間還有每一次的開挖的成本,以及對于道路交通的影響效果和環境保護方面來說,管廊的投入和效益就不能夠僅僅是和金錢有關系的了,曾經在臺灣方面曾經做出過調查,在調查中發現,6.5公里的管廊建設使用的金錢和不建設使用的金錢之多出來五億元的新臺幣,但是產生的效益在75年以后發現確有2337億元新臺幣是花銷的好幾倍之多。
在我國的首都北京,在1958年的時候就已經在天安門廣場下面鋪設了長達1000多米的管廊,在2006年的時候,中關村西區的建設也是我國大陸地區的第二條現代化建設的管廊,長度一共在兩公里左右,支線的長度在1公里左右,其中還有水電和冷氣熱氣燃氣通訊等管線的設施,到了1994年的時候,上海市的市政府范圍內建設了在中國大陸第一條規模最大也是最長的一條管廊,長度是在11.25公里左右,其中有四種城市管線,分別是水力電力信息和煤氣等等。
而且上海還成立了松江新城示范性地下綜合管廊工程系統,隨著不斷地開發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因為綜合管廊已經在世界各地開始使用,所以足以說明管廊的作用還會非常的大的,雖然前期的投資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