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電力物聯網20年
4月24日,國家《林業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重點戰略林產項目――以竹材為主要原料的竹纏繞城市綜合管廊示范工程,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元亨石墨產業園鋪設成功,它為我國城市管廊建設的綠色低碳、快捷經濟,開辟了新渠道。
作為世界首創的新型城市地下管廊,竹纏繞城市綜合管廊是具有核心知識產權的“中國制造”產品,區別于目前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鋼管、混凝土等管廊,它是以竹子為主要原料,采用熱固性樹脂做膠粘劑,通過纏繞工藝制作的新型管廊。竹纏繞城市綜合管廊與混凝土管廊從材料性能上相比,其抗壓強度與C30混凝土管廊強度同等,并滿足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要求。
經國家化學建筑材料檢測中心等權威機構檢測認定,在同等埋深和受壓條件下,竹纏繞城市綜合管廊的抗震、抗沉降能力、保溫防凍性、耐腐蝕性等,均優于混凝土管廊。另外竹纏繞城市綜合管廊還具有重量輕、施工安裝方便、使用壽命長、防火保溫、抗滲漏、耐腐蝕、抗地質沉降、運輸便捷、資源可再生、低碳環保等突出優點。經試驗分析結果表明,在埋地1米深,地面車載90噸的情況下,竹纏繞城市綜合管廊最大豎向變形量不到1%,遠低于3%的控制標準,使用壽命可達100年以上。
據悉,竹纏繞城市綜合管廊每段最大直徑3米,長12米,重10噸左右,施工時僅需2臺25噸的吊車,一天最快可以安裝120米,安裝速度是傳統管廊的10倍。建設單位采用芯片、傳感器和激光測距儀等在線檢測技術,實時監測管廊的受熱、形變狀況,智能化程度國內領先。竹纏繞城市綜合管廊的重量是傳統混凝土管廊的十分之一,極大的降低了安裝難度,縮短了施工周期,與傳統的材料和工藝相比,它的綜合成本大約降低了10%到30%,而且使用壽命長,綠色低碳。
此外,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總工程師封加平介紹,竹纏繞復合材料可應用于高鐵、軌道、管道、管廊、容器和現代建筑等領域,未來將廣泛替代鋼材、水泥、塑料等高耗能、高污染材料,促進可持續發展。竹產業以其低碳、環保、可持續的態勢成為全球公認的綠色產業。按照生態優先的綠色城市發展思路,竹纏繞城市綜合管廊項目已被國家科技部、環保部、工信部列入《節能減排與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推廣清單》,并被住建部評為《全國建設行業科技成果推廣項目》。
我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產竹國,竹類資源、竹林面積、竹材蓄積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素有“竹子王國”之譽。目前,我國已開發利用竹材產量僅占可砍伐量的1/4左右,尚有1.1億噸竹材還未開發利用,竹資源尚屬于閑置資源,仍有很大利用空間。發展竹纏繞復合材料產業將進一步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有利于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對實施鄉村振興,助力精準扶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